上一篇: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来省质检院调研交流
2025-10-2810月22日上午,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(以下简称“咸宁市公检中心”)党组书记、主任王永红一行到省质检院开展调研交流。省质检院党委书记、院长李前进,党委委员、总工程师田焜,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鲁群苟及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
10月21日,以“人才引领・智汇雅砻”为主题的“山南人才月”活动在山南市正式启动。作为该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“情系山南人才缘”主题活动同步开展,以智力赋能山南高质量发展。其中湖北省质检院推动的高原印染工艺科研合作项目,成为鄂藏“智力援藏、技术兴藏”的生动实践。
签约合作:非遗与科技的跨域融合
在“情系山南人才缘”合作签约仪式上,湖北省质检院与山南市市场监管局正式签署《高原印染工艺科研创新合作协议》。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在非遗产业质量提升领域达成深度协作,将聚焦“扎囊氆氇”这一承载千年藏文化记忆的非遗技艺,共同推进高原印染工艺地方标准体系建设,着力填补高原传统纺织品标准化领域的空白。
座谈谋策:三步路径破解产业瓶颈
签约仪式后,山南市市场监管局随即召开专题座谈会,听取了湖北省质检院代表、高级工程师巴鑫关于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。围绕氆氇产业高质量发展痛点,会议明确了“标准先行、技术护航、品牌升级”三步走发展策略:一是搭建标准体系,双方将在2027年内完成《氆氇染色(合成染料)技术规范》地方标准草案编制,覆盖从原料筛选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质量管控,为产业发展划定“技术标尺”;二是提升检测技术能力,通过加强鄂藏两地技术交流,推动山南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检测能力建设,为当地氆氇产业培育一批本土质量技术人才,为产业发展筑牢“技术防线”;三是加强品牌建设,以“标准+认证”双轮驱动,推动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同步提升,助力向“标准化产业”转型,激活产业发展“内生动力”。
山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湖北省质检院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方案,更是产业升级的系统思维,为西藏非遗产业质量提升提供可复制的‘湖北经验’。”数据显示,当前山南市氆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态势,总产值达1.3亿元,已带动7500人就业,标准化发展将进一步释放这一非遗产业的经济潜力。
此次湖北省质检院牵头的项目,不仅推动“扎囊氆氇”非遗技艺实现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,更构建起鄂藏质检领域人才互通、技术共享、标准共建的长效机制。这充分展现了湖北省质检院在落实国家援藏战略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责任担当,为两地标准化建设、产业协作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写下精彩注脚,也为西藏非遗活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 
                订阅号